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工程配资
10月9日,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(寒露)有关情况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岳伟华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,秋季天气转凉,日照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,多属于正常生理心理反应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秋季这类情绪困扰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、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有效缓解。
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岳伟华。图片来源:国家卫健委网站
岳伟华表示,当出现情绪低落、紧张不安、心烦意乱等波动的时候,可以从两方面判断是否需要专业帮助:一是持续时间。如过度担忧、紧张不安、心慌等情况,出现半年以上,或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精力下降等问题持续时间超过两周,需要引起重视。
二是严重程度。若情绪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正常的学习、工作或社交,需要专业的干预。
她提醒,对于少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,秋季需要警惕复发。预防复发的方式包括:坚持规律服药、定期复诊,患者本人或家属需要留意患者的睡眠、情绪及行为变化,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。
她还指出,对于心理问题,应该树立两种积极的心态:一是正常化,二是别标签化。
“正常化”是指心理上的异常和不适跟身体的不适一样,需要被正视,该寻求专业帮助的就大大方方地去,积极求助是勇敢自信的表现,同时应该给予他人包容理解的环境。
“别标签化”是指不要因为短暂的情绪波动就紧张兮兮,随意给自己贴标签。最终诊断或判断是否需要专业干预,必须由精神科医生通过面谈和系统评估来确定。
“总之工程配资,保持对心理问题的科学认知,才能更好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心理挑战。”岳伟华说。
百川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